湖北荊州籌建中華鱘保護基地
2021-4-2 10:14:00
來源:農村新報
作者: -
編輯:林西
【概要】3月27日至29日,全國中華鱘保護聯盟年度工作會議在荊州召開。經公證人員現場清點,此次增殖放流的中華鱘子二代合計2020尾,長江鱘子二代共計1000尾。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和《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拯救中華鱘和長江鱘等國家極度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帶來契機。
3月27日至29日,全國中華鱘保護聯盟年度工作會議在荊州召開。會上,荊州市人民政府與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省農業農村廳簽訂三方合作協議,支持荊州建設中華鱘保護基地,力爭通過3年時間,在荊州建成高規格中華鱘馴養繁育、野外馴化、標準化放流、科普教育等基地,初步形成中華鱘有效保護新模式。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旗艦物種,當前中華鱘野外親本數量僅存20余尾,2017年以來連續4年未發生自然繁殖,自然種群規模急劇減少。目前荊州轄區內保護有中華鱘一代人工種群1500尾左右,約占全國總數70%。為補充恢復野外種群資源,助力長江生態修復,3月28日10時40分,由長江水產研究所提供的中華鱘、長江鱘子二代通過滑道游入長江。
經公證人員現場清點,此次增殖放流的中華鱘子二代合計2020尾,長江鱘子二代共計1000尾。其中體長120厘米至150厘米規格的中華鱘有20尾、體長30厘米至35厘米規格的中華鱘2000尾,單體最大的中華鱘達到60斤。長江鱘子二代體長在60厘米至80厘米之間。
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和《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拯救中華鱘和長江鱘等國家極度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帶來契機。農業農村部中華鱘保護與增殖放流中心已向長江等水域放流不同規格中華鱘600余萬尾,為保護長江母親河生物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熱點資訊
推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