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微風輕拂,江濤拍岸。自幼生活在丹江口水庫邊的張小偉,祖孫三代都以捕魚為生。1997年,為解決庫區群眾生活問題,淅川縣制定了“百里萬箱下丹江”的發展目標,網箱養魚全面鋪開。“那些年,水庫上養魚網箱星羅棋布、環環相連。2020年夏天,張小偉響應縣里號召,第一時間上交了漁船漁具,并集中精力辦起農家樂。“漁船上岸后,縣里組織我們上農家樂培訓班,幫助我們謀發展。“以往以丹江魚為招牌,現在都是主打土雞、土特產等農家菜,城里人愛吃,很多是回頭客,就這半年,收入超過5萬元。
微風輕拂,江濤拍岸。2月14日(正月初三)清晨,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丹江口水庫東岸百米遠的小偉農家樂內,香花鎮漁民張小偉、謝昌蘭夫婦正在洗野菜、準備食材。“今兒中午我下廚,嘗嘗咱這手藝。”張小偉一邊向游客打招呼一邊介紹,正值春節假期,來水庫游玩的人多,天天忙得像陀螺一樣。
自幼生活在丹江口水庫邊的張小偉,祖孫三代都以捕魚為生。“我打了半輩子魚,退捕上岸后,現在改行當‘廚子’。”忙碌間隙,張小偉談起了自己的“創業史”。
1997年,為解決庫區群眾生活問題,淅川縣制定了“百里萬箱下丹江”的發展目標,網箱養魚全面鋪開。短短幾年時間,張小偉發展網箱近百個。“2013年,我又貸款買了漁船,在江面上搞漁家樂。”張小偉說,一邊養一邊賣,一年掙個十多萬元不成問題。
“那些年,水庫上養魚網箱星羅棋布、環環相連。”張小偉說,隨著網箱數量迅速增長,淅川也一度躋身“河南省十大水產重點縣”之列。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夕,為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淅川縣先后關停380多家污染企業,取締庫區水上餐飲船及5萬余箱養魚網箱,全面取締禁養區內400家養殖場……剛剛嘗到甜頭的張小偉,站在水庫前,眼淚流個不停,“飯碗砸了,貸的款也打了‘水漂’,這可咋整?”張小偉回憶起那段時間,他和媳婦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心里堵得慌。
“但活人還能被尿憋死嗎?拆!”張小偉說,為了生計,在每年禁漁期結束后,他和妻子就利用自家閑置漁船在水庫邊上做販魚生意。慢慢地,張小偉發現,打撈上岸的魚個頭越來越小,種類也越來越少。
為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和水域生態修復,根據相關部署,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實行10年禁漁。地處漢江水系的淅川縣,境內丹江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就達10168公頃。
2020年夏天,張小偉響應縣里號召,第一時間上交了漁船漁具,并集中精力辦起農家樂。除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的農家樂外,他還有一片小菜園,游客可以嘗嘗農家菜,欣賞丹江景。
“漁船上岸后,縣里組織我們上農家樂培訓班,幫助我們謀發展。遇到難題,鎮村干部還登門幫上一把。”張小偉說,“一時困難不可怕,收入少些不要緊,這是給子孫后代造福的事,要以大局為重。”
“以往以丹江魚為招牌,現在都是主打土雞、土特產等農家菜,城里人愛吃,很多是回頭客,就這半年,收入超過5萬元。下一步,我們準備把廢舊漁船改造成‘丹江漁民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漁民的犧牲和奉獻。”謝昌蘭說。
上岸半年來,張小偉夫婦親眼見證了丹江口水庫的變化:以往百舸爭流的江面現在水天一色、魚翔淺底,魚越來越多、水愈發清澈。“俺們漁民上岸了,生活也清新了。希望更多的人來淅川游玩,這樣農家樂的生意會更好。”陽光下,張小偉看著一庫清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