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2020年的熱點之一,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
大勢所趨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數字化”成為政府工作報告和發展規劃中的高頻詞。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2020年新冠病毒這一黑天鵝的出現,帶來了全球經濟環境的暗涌。這一暗涌之下,加快了中國數字化的發展速度,也給各行業帶來了新一輪的變革。據TWILIO員工對2500家公司進行研究發現,97%的企業報告稱,疫情加快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平均而言加快了六年。毫無疑問的是,2020年之后,數字化進程正大大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窗口期已開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毫無疑問,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力點和增長點。據測算,到203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超過50%。未來伴隨數字化技術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并加速與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的滲透融合,數字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增長帶動作用愈發凸顯,我國將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正所謂“沿著舊地圖,一定找不到新大陸”,在這股數字化浪潮的洗禮下,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樣板價值
傳統的快消企業,在消費端不斷倒逼產業端的節點之下,亟待全方位的升級,這包含了從品牌、渠道、新零售到客戶等方方面面的升級??v觀快消領域的各大品牌,諸如星巴克、雀巢等都在紛紛加速數字化轉型,以期在變革中汲取能量。
星巴克作為全球典型,其數字化轉型之路最早可以追溯1999年。當時的CEO Howard Schultz對外宣布,星巴克將要從一家賣咖啡的公司正轉變成一家互聯網公司,推出了門戶網站和在線商城,立即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但值得慶幸的是,數字化一直是星巴克全球業務增長的重要戰略,他一直探索如何在數字空間與顧客建立更有意義的連接。早在2016年,星巴克就提出“數字飛輪"(digital flywheel)戰略。通過AI技術了解用戶需求,通過大量的數字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最大化優化用戶體驗,根據消費數據研發新產品并用于選址等商業決策。
2020年,星巴克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面臨巨大挑戰,疫情最嚴重時在中國臨時關閉了將近80%的門店。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表示,20多年來,星巴克做的事都是開店,但疫情來臨時,星巴克做了一個以前沒有過的決定,就是關店。疫情確實給星巴克的業績帶來了沉痛一擊,但利弊相依,新冠疫情迫使星巴克在傳統經營模式上加速數字化轉型。
用成效說話,2020年8月星巴克登上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這也是星巴克首登此榜。財富中文網如是評價,“在不斷增加門店的同時,星巴克開始在數字化領域著力拓展。全球市場,無論美國、歐洲還是亞洲,手機端下單都成為星巴克業務的新的增長點。”很顯然,數字化轉型讓星巴克從重創中基本恢復,重回增長軌道。
在中國大陸市場,食品飲料巨頭康師傅當屬是數字化轉型的急先鋒,其在2020年先后入選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被全球頂尖商學院之一的哈佛商學院當做“數字化轉型”經典案例,獲得國際信息技術研究權威機構IDC頒發的“中國數字化轉型大獎”,其超前的數字化戰略布局以及轉型能力,讓民族品牌站到了世界舞臺之上,具有樣板意義。
作為食品飲料的龍頭企業,康師傅很早就運用了數字化手段,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帶動全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供應端與需求端的互聯互通。據悉,康師傅擁有遍布全國的88個生產基地、604條生產線,36186個經銷商、185789個直營零售商(數據來源:康師傅2019年年報),還聯系著上游4000農民和下游末端數量眾多的零售小店,這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個憑借渠道精耕的傳統企業,在多年前就開始探索渠道數字化升級、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自主研發了智能化的渠道在線管理平臺,使通路的庫存、商圈特征及需求更透明化,可預測化;在供應鏈端,通過引入原物料智能管家、云端部署可視化運輸管理系統等,大大提升了運營管理效能。2018年康師傅陸續簽約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蘇寧小店等新零售渠道,2020年再傳出康師傅簽約騰訊,共建“全鏈路數字化”,帶動產業鏈升級的好消息。如今,康師傅的數字化已覆蓋各個業務環節。
正如哈佛商學院企業學習中國總經理李梁梁如是評價,“我們看到了康師傅這個身處傳統行業的企業在數字化時代的華麗轉身,康師傅對數字化‘三流合一’以及數字化賦能上下游,打通數據整鏈的思考,對后疫情時代中國乃至全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方向與思路具有參考價值。”
未來已來
隨著消費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數字化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市場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中國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進行,隨之帶來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2020年,新冠疫情倒逼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化成為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正如稻盛和夫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曾言:企業就是應該通過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正是考驗企業綜合能力的時刻。
2020年年初,中國舉國之力抗擊新冠??祹煾到柚髷祿夹g等數字化工具的支撐,保障民生必需物資在第一時間復工復產,保證市場供應,并為醫療機構等一線抗疫人員提供物資支持。在疫情期間,康師傅通過自己的渠道,調動經銷商和一線人員,保障了26個省份、299個市的837家醫院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疫情時代,康師傅借由數字中臺和業務中臺賦能營銷系統,對消費者偏好日益深入,形成精準的消費者畫像,不斷創造和引領消費升級,從而助力雙循環經濟的發展。
后疫情時代,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了新時代下企業發展的新課題,而歷經疫情考驗可知,數字化之于企業轉型升級愈發重要。 于2020年年末舉行的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將會議主題確定為“數字生產力”,聚焦當前數字科技對各領域生產力復蘇的驅動與變革。正如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在開幕式上的發言,“疫情下,數字經濟在促進社會穩定、增加商業韌性方面的優勢更加凸顯,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如今社會充滿著各種與“數字化”親密接觸的機會,數字化技術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這一變局,倒逼企業進入更深層的數字化改造。當需求端發生不可逆的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加速,相應的全鏈路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必選項,且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深刻影響著行業格局。
今天,最大的挑戰是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考驗著企業的生存能力,且需從戰略、戰術、執行和組織層面系統規劃有序執行。未來,數字化創新將成為企業未來競爭的關鍵要義。
